Search

< 病人說了什麼,醫師聽到什麼? >

各位好

我是威廉...

  • Share this:

< 病人說了什麼,醫師聽到什麼? >

各位好

我是威廉氏後人 – 李毅評醫師

-

今天下午,

很高興能和洪副院長稍微聊了一下

-

洪副跟我說

未來的醫療從業環境

已經過去大相逕庭

但人與人的本質沒有變

無論網路發展再快

人心還是一樣的。

-

洪副很忙

雖然只是簡短的會談

卻藏有許多人生深刻的經驗

-

會談結束之後

洪副送給我一本書,

《病人說了什麼,醫師聽到什麼?》

《What Patients Say, What Doctors Hear》

是由天下文化出版的,

紐約大學的歐芙莉醫師所著

-

今天下診回家

我就開始閱讀此書

一共兩小時二十分鐘

我已全部閱讀完畢。

-

其中

這本書中赤裸裸的刺穿了目前病醫之間最大的問題

就是病人好多話想對醫生說

但醫生一點都不想聽

-

根據統計

在美國,醫生平均會在12秒鐘

就打斷病人說話。

-

在美國的醫療環境之下

每一位醫生每一個時段的看診人數大概只有台灣的五分之一

如果美國醫生只能聆聽病患12秒的談話

那麼在台灣的醫療環境下,

恐怕醫生只有2秒半的時間留給病人吧

-

我完全同意這本書中所講的

無論醫療儀器再怎麼樣的發達進步

最有利的診斷工具

仍是病醫之間的對話

-

問題是

病患準備許久才對醫生說出的話語

跟醫生聽見的內容卻可能是南轅北轍

病患總是急於鉅細靡遺地告訴醫生自己到底怎麼了

但醫生卻在看診的有限時間壓力下

又必須同時處理不少事情

因此

醫生常常以為聽見了病情的key point

但卻往往錯過了病人真正的key point

-

我是一個不孕症的醫生

當面對初診患者帶著一整疊病歷來諮詢的時候

我總是會一頁一頁地看完

或許不是每一頁都藏有影響到未來療程的資訊

但每一頁卻都是患者一路走來的艱辛

-

洪副贈我此書的用意不言而喻

真正的對話

從來不是各說各話

而是應該真正地聽見對方的聲音

-

為了提升看診品質

為了改善門診的匆忙

為了更多一秒鐘,

去聆聽病患的聲音

我決定認真地開始尋找一位我個人的診間醫師助理

幫我完成門診中那些瑣碎的事務

讓我可以把眼睛、耳朵、體力、跟有限的時間

通通都留給病人吧

-

“我是一頭猛虎,現在,我需要找到合適的翅膀。”

-

~ 威廉氏後人 – 李毅評醫師 ~

臉書蒐尋 : 威廉氏後人 – 李毅評醫師

粉絲專頁 :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mrwilliams999

個人網站 : https://haveababy.tw/

Instagram: 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mr_williams_li/......

-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